歡迎來到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聯盟單位登錄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官網
所在位置: 首頁 > 重點工作 > 技術研發

技術研發

 

電動汽車聯盟建立了“需求導向、聯合投入、成果分享”的研發模式。

 

在國家十二五、十三五期間,聯盟整合行業產學研優勢資源,組織承擔了1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和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獲得國家經費支持1.78億元;同時,聯盟以國家項目為牽引,圍繞電動汽車動力系統、低能耗技術、整車和動力電池安全技術等行業熱點問題及關鍵技術,自籌經費6500多萬元,組織開展了47共性技術課題研究,并通過組織成果分享、學術研討、技術展覽、走進企業等交流活動,將研究成果在聯盟單位范圍內進行了充分共享。

       聯盟第一階段2011-2013:1項國家863項目+13項共性技術課題。圍繞電動化平臺、動力系統及低能耗關鍵零部件展開研究,包括高性能動力電池、集中式電驅動、熱泵空調、制動回收系統開發、輪轂電機等。

       聯盟第二階段2014-2017: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2項共性技術課題。圍繞低能耗關鍵零部件、電動化底盤、無線充電、安全技術及整車集成和測試等展開研究 。

       聯盟第三階段2018-2021: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1項共性技術課題。圍繞整車及電池安全、高電壓平臺技術、低能耗測試評價、關鍵零部件年度技術跟蹤及相關團體標展開研究。

 


已開展的部分課題研究:

1. 國內外純電動汽車能耗綜合水平測試評價

主要研究內容:

1)國內外電動乘用車能耗水平統計分析:對國內外主流電動乘用車(EV和PHEV,涵蓋主流產品)的能耗水平進行數據調研和統計,研究車長、整備質量及其他車型特征與能耗之間關系,形成能耗水平綜合分析報告。

2)典型車型能耗水平測試評價:選取國內外技術先進的典型純電動乘用車開展能耗測試試驗。在典型工況(中國城市工況、歐洲工況、高速公路工況、高低溫工況等)下,測試關鍵部件及系統的能量流和能量效率,分析各部件及系統對整車能耗水平的影響,對比和分析國內外純電動汽車產品之間的低能耗技術差距。

3)能耗優化技術方案及措施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實現整車低能耗的技術方向和優化措施。

2. 電動汽車高電壓平臺技術研究及評估

主要研究內容:

1)開發滿足整車高壓系統的關鍵零部件及樣車,零部件在樣車上進行匹配驗證。

2) 從整車能耗、可靠性、成本、輕量化、充電效率、車樁匹配路徑等多方面評估高電壓平臺系統的可行性及產業化狀態和前景能力。

3. 電動乘用車剩余里程準確度評價試驗方法

主要研究內容:

1)確定電動乘用車電池安全使用的最低電量截止點(簡稱電量截止點)。

2)應用聯盟內整車企業監測平臺大數據的統計分析,研究用于電動乘用車測試剩余里程的典型工況。

3)確定電動乘用車剩余里程關鍵評價點(如充滿電的續駛里程和回家焦慮里程,關鍵點可多個)。

4)研究應用典型工況(包括NEDC工況)開展電動乘用車剩余里程精確度的評價試驗方法。

5) 國內外典型電動乘用車剩余里程(在上述各關鍵評價點)準確度的實車驗證試驗。

6)電動乘用車剩余里程準確度評價試驗方法團體標準編制

4. 電驅動總成噪聲品質測試評價規范

主要研究內容:

1)測試評價方法研究:應用現代噪聲測試評價理論與技術,針對電驅動總成的特點,建立電驅動總成噪聲聲量及聲品質測試評價方法,包括物理量評價與必要的主觀評價。建立適用于產品研發與產品評價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相應的測試項目、測試工況、試驗流程、測試儀器裝置的要求、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測試試驗室的環境要求、數據處理要求等內容。制訂相應的測試規范。

2)測試評價:應用所制訂的規范,開展國內主要典型電驅動系統噪聲聲量及聲品質評價測試,開展電驅動系統臺架噪聲聲量及聲品質水準分析,提出評價指標數值要求的建議。

3)電驅動總成噪聲品質測試評價規范團體標準編制

5. 基于可回收利用的動力電池的設計導則

主要研究內容:

1)分析動力電池單體、模塊和系統在回收及梯次利用時存在的問題。

2)針對以上分析結果,提出可行的基于回收及梯次利用的動力電池單體、模塊和系統的設計導則。

3) 基于可回收利用的動力電池的設計導則團體標準編制

6.動力電池日歷壽命試驗方法

主要研究內容:

1)以車輛實際應用出發,對不同應用場景的鋰離子動力電池進行有針對性的試驗驗證。以相同的試驗流程,不同的試驗內容,對混合動力汽車用和純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日歷壽命進行驗證和預測。

2)動力電池日歷壽命試驗方法團體標準編制

7. 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性能試驗方法

主要研究內容:

1)電池熱管理系統性能的測試和驗證方法,涵蓋臺架和整車環境適應性研究,包括加熱能力、降溫能力、溫度均勻能力、保溫能力、能耗水平等關鍵性能。

2)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性能試驗方法團體標準編制

8. 動力蓄電池單體拆解分析技術規范

主要研究內容:

1)包括動力蓄電池單體拆解分析的總體要求,作業程序、裝備要求、場地要求、安全要求、存儲和管理要求等內容。

2) 動力蓄電池單體拆解分析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編制

9. 后補貼時代電動汽車產品技術方案及市場需求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

1) 在用電動汽車市場現狀及趨勢研究:對2016-2019年推廣的電動汽車的產品和市場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細分市場下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趨勢。

(1)從電動汽車技術發展趨勢的視角,分析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不同細分領域如A00、A0、A、B、C等車型的主流技術方案和技術特征,提出未來電動汽車技術發展方向。

(2)從電動汽車市場的視角,選取典型的一二三線城市、限購及非限購城市等的電動汽車用戶,從用戶群體特征、購買習慣、使用習慣、充電習慣等角度分析不同用戶群體對電動汽車技術的市場需求。

(3)從電動汽車推廣環境的視角,從推廣支持政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及利用率、商業模式等角度,分析未來電動汽車推廣環境對電動汽車技術發展方向的影響。

2) 適應后補貼時代的電動汽車后市場走向預測及建議:結合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考慮不同細分領域電動汽車的技術經濟性、基礎設施需求,從產品、技術、配套、便利性、延展服務等全價值鏈的角度,系統提出適應后補貼時代的電動汽車產品技術方案建議。并研究分析促進后補貼時代電動汽車發展的政策建議。

10. 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充電基礎設施年度技術研究(2019年、2020年)

主要研究內容:

1)跟蹤研究國內外動力電池年度技術發展情況;

2)跟蹤研究國內外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年度技術發展情況;

3)跟蹤研究國內外充電基礎設施及商業模式年度技術發展情況;

11. 電動汽車電池系統安全風險監測及故障預警規范

主要研究內容:

本項目研究包含電動汽車“運行過程”和“充電過程”兩部分,主要研究內容為:

1)全壽命周期的電池系統的重要的安全風險(故障及性能衰退)類型、危害程度、表征參數及評估方法。

2) 重要安全風險的監測方法,適用的測試技術、測試精度與采樣頻率,制定相應的規范。

3) 應用大數據研究電池系統相關參數的風險閾值確定方法,提出安全預警等級相關的閾值建議。

4)在“運行過程”和“充電過程”中涉及到的測試項目、術語及定義、測試方法等相關內容盡量保持一致和統一。

5)電動汽車運行過程電池系統安全風險監測及故障預警規范團體標準編制

6)電動汽車充電過程電池系統安全風險監測及故障預警規范團體標準編制

12.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產品質量通用規范

主要研究內容:

1)對現有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的標準體系進行整理和歸納。

2)提出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的通用技術要求總體框架,內容應涵蓋安全性、可靠性、壽命、梯級利用、質量指標、尺寸公差(單體和模組)、氣密性、環境適應性、安全監測與報警等重要內容。在確定技術指標時,要適當考慮不同用途車輛的差異性。

3)針對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要求,提出量化及滿足汽車工業質量標準的車用動力電池質量要求,涵蓋動力電池主要的物理形態,如單體、模組與系統等層面的質量要求。

4)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產品質量通用規范團體標準編制

13.純電動乘用車整車下落試驗評價規范

主要研究內容:

1)通過調研和理論模擬,研究主要類型純電動汽車用戶實際可能遇到的駛過拱起路面而躍離地面跌落的狀況,建立試驗室環境下適用于產品研發與評價的整車下落試驗規范,包括測試項目、測試工況、試驗流程、測試設備、測試環境要求、數據處理、評價指標等內容。

2)應用規范開展涵蓋主要類型純電動乘用車的整車下落試驗測試,測試驗證并評價分析,提出規范推廣應用措施。

3)電動汽車跌落后安全性要求團體標準編制

14. 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試驗方法

主要研究內容:

1)通過調研、理論模擬及現場模擬實驗,選定幾種典型路面凸起物(如形狀、尺寸等),并確定底部碰撞/剮蹭工況(如車輛通過速度、方向等)。突起物類型應涉及對離地間隙和縱向通過半徑的考核。觀察研究底部碰撞后的后果及評價分析方法。

2) 制定適用于主要類型電動乘用車的產品研發與評價的試驗規范,包括試驗工況、測試項目、試驗流程、數據處理、儀器安裝與電池系統損傷評價方法等內容。

3)通過主要類型典型純電動乘用車車型的試驗,對規范合理性適用性進行驗證,并對驗證車型做評價分析,提出規范推廣應用措施。

4)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試驗方法團體標準編制

15. 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充電基礎設施年度技術研究(2021年)

主要研究內容:

1)跟蹤研究國內外動力電池年度技術發展情況;

2)跟蹤研究國內外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年度技術發展情況;

3)跟蹤研究國內外充電基礎設施及商業模式年度技術發展情況;

 

以上如有合作需求可以隨時聯系我們!

聯系人:gzm@sae-china.org

 



首頁 聯盟介紹成員單位技術委員會重點工作最新動態共享數據庫聯系我們橫幅廣告位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

亚洲伊人久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