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是我國目前唯一從事電氣科學研究的國立科研機構。主要從事電氣工程學科與生物、物理、化學、材料、納米、信息等前沿交叉領域研究。電工研究所一直承擔著國家能源與電氣領域的戰略高技術發展及電氣科學基礎與前沿交叉的任務,確定了可再生能源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變化,電力設備新技術,未來電網科學技術,極端電磁環境科學技術,現代應用超導技術,生物電工,生物醫學工程,微納加工技術等研究領域。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先導產業和國民經濟的命脈。為發揮北航空天地一體化交通運輸特色和學科優勢,2007年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原汽車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和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學科基礎上成立,形成了具有空地協同、車路協同和空地信一體化特色的教學科研體系,構建了融合航空、車輛工程、交通運輸、機場道路、土木工程等空地信一體化交通運輸學科人才培養與科研平臺?,F有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航空器適航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和相關的博士后流動站、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航空器適航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和土木工程及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建筑與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及車輛工程)。其中,“車輛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是北京市重點學科,“航空器適航技術”是國防特色學科,新能源汽車工程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交叉學科。在教育部學位中心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依托學院建設的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七(總分第四)。2009年獲教育部批準增設“航空器適航技術”本科專業,在國內首開這一需求強勁的緊缺專業。
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學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1995年首批通過國家教委“211工程”審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2004年被批準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學校,2017年入選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于2006年08月03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坪山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傳福,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電動車及其零配件、汽車模具及其相關附件等。
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系由上海冰箱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來,本公司于1992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4000萬股A股和5000萬股B股。公司A、B股股票分別于1992年11月和1993年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交易的A股證券代碼為600619,股票簡稱為"海立股份"。B股證券代碼為900910,股票簡稱為"海立B股"。
車和家注冊于2015年4月10日,注冊資本為4.9億元。2016年4月獲得7.8億元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利歐股份(002131)領投,源碼資本、常州武進產業基金、明勢資本等機構跟投。截止A+輪,車和家累計獲得超過25億元融資。 自成立以來,車和家就聚焦于電動車高新技術及制造領域,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新能源出行方案。實現從造型設計、工程設計、工程試制到工程試驗的全流程自主研發。擁有領先的沖壓、焊接、涂裝和總裝四大工藝,將實現高度自動化、高品質與節能環保的生產制造。目前公司擁有員工近500人,由汽車、互聯網、電子科技三類人才匯聚而成,擁有全世界最懂消費者的研發、制造、服務的團隊和系統。公司的愿景是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電動車生產企業。
小鵬汽車科技是一家智能汽車設計及制造商 ,融合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前沿創新的科技,致力于通過自主研發、智能制造,為用戶創造美好的出行生活,同時還提供充電、金融、售后等一體化服務。
合肥工業大學是一所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安徽省共建高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共建的國家重點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大學之一。 1920年,中東鐵路管理局為培養工程技術人員創辦了哈爾濱中俄工業學?!垂枮I工業大學的前身,學校成為中國近代培養工業技術人才的搖籃。新中國成立后,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為全國學習前蘇聯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大學之一,此后學校一直得到國家的重點建設。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如今,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多學科、開放式、研究型的國家重點大學。 學校坐落在中國北方冰城哈爾濱市,同時在威海市和深圳市分別設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以樸實嚴謹的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創造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學校以適應國家需要、服務國家建設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為主,拓寬通用性為準則,充分發揮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形成了由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和支撐學科構成的較為完善的學科體系,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個門類。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愛惜人才、不拘一格培養和使用青年人才的歷史傳統,匯聚、培養了以兩院院士為帶頭人、長江學者和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干為代表的銳意進取、業務精良、作風過硬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為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學校實施了“首席國際學術顧問計劃”,聘請國際著名學者和管理專家,以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和發展經驗為學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基礎科研和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發展建設提供指導。同時,學校還廣納海內外賢才,聘請境外兼職博導、合約外國專家和海外留學人員來校工作,他們中80%的海外留學人員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國家的著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很高的學術水平。 學校綜合辦學條件優良,基本設施齊備,科學園、實驗中心、體育館(場)、活動中心、游泳館等各類設施齊全,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開展中外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條件。 學校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際學術前沿”,為工業化、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突出國防、航天優勢,緊密結合工業、信息、機電、能源、材料、資源環境、土木建筑等領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國家需求,不斷提高學術研究水平、科研創新能力和科研競爭力,解決了國內外相關領域內一系列創新性好、探索性強的前沿基礎科學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學校積極參與了國家16個重大科技專項中的14項,在航天、機器人、小衛星、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多年來,哈爾濱工業大學始終保持航天特色,堅持自主創新,不斷主動承接國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項目,科研實力始終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04年和2008年,學校先后成功抓總研制并發射“試驗衛星一號”和“試驗三號衛星”,創下了國內高校兩度研發小衛星、連戰連捷的紀錄。2013年9月,我校研制的第三顆小衛星“快舟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在舉世矚目的“神舟”號系列飛船研制過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艙焊接變形矯形技術、三軸仿真實驗轉臺、航天員訓練用“模擬失重訓練水槽”、航天員出艙用反光鏡體等多項技術難關。2011年,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交會對接任務中,學校提供了20多項技術支撐。為此,哈工大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的高校單位。2012年,哈工大榮獲“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成功紀念獎牌”?!跋冗M微小衛星平臺技術” 項目入選2012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2013年,由我校牽頭組建的“宇航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為“2011計劃”首批啟動的14個中心之一。 秉承“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哈工大堅持個性化培養與柔性化管理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法,遵循課程學習與項目學習結合、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結合、教師教與學生學結合等原則,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造就了大批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團結協作精神的創新型人才。學校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近年來,涌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個人和集體。2011年,學校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學校團委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2013年,學校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被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集體”。建校以來,近20萬學子從這里走向各條戰線。他們中既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有共和國的將軍,既有科技領域的骨干,也有著名的企業家。他們在各行各業為祖國的繁榮強大和人類的文明進步貢獻著自己的才智。 回首哈工大的發展歷程,她的每一輪進步跨越、每一次騰飛奮進,無不與祖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今天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她將繼續與時代脈搏共振、與祖國發展同行,為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不懈努力,向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進。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