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聯盟單位登錄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官網
所在位置: 首頁 > 成員單位 > 成員單位
◆ 成員單位 ◆
  • 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

    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克”),成立于2001年?,F已發展成集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電池回收三大核心業務為一體的國際領先新能源企業。

  • 達索析統(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DassaultSystèmes擁有7,000余名員工,分布在27個國家里為客戶服務。我們的人力資愿分別來自76個國家,其中52%在歐洲工作,32%在美洲,16%在亞洲。我們在全球設有17個研發實驗室。DassaultSystemes積極保護其資產,在全球實施積極的專利保護策略。DassaultSystemes已擁有的和正在申請中的專利高達140余項,覆蓋廣闊的技術范圍。

  • 中汽研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中汽研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的天檢中心已擁有行業最全面、最前沿、最優質的汽車產品檢測及技術服務能力。在汽車主被動安全、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具有對汽車整車、底盤、發動機、燈具、車身附件、汽車電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全系列產品試驗能力,能夠承擔汽車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產品定型試驗、型式認證、強制性產品認證檢驗、出口認證檢驗、委托檢驗、產品研發改進、技術咨詢等多項工作,是國內唯一的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和中國生態汽車評價規程(C-ECAP)試驗檢測機構。

  • 西華大學

    西華大學交通與汽車工程學院設有車輛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汽車發動機)、交通運輸、交通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和物流管理等6個本科專業,下設汽車工程系、車輛動力工程系、交通運輸系和汽車交通實驗中心教學機構,是四川省熱能與動力工程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四川省交通運輸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 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國最早設立汽車專業的高校之一。學院設有車輛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交通運輸、汽車服務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具有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汽車運用工程四個學科點,均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形成以汽車為特色、相互依托的學科群。

  •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理工大學前身是創辦于1940年的國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對外化名“士繼公學”)。1950年后,學校先后更名為21兵工廠工業職業學校、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重慶機械工業學校、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第一工業學校、重慶工業學校、重慶機械制造工業學校、重慶第一機械制造工業學校。

  • 湖南大學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長豐汽車工程學院)的前身為1908年興辦的機械科,以及由此發展的機械工程系,是湖南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原名為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于2008年6月正式更名為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學院現設有機械工程系、車輛工程系、工程力學系、航空航天系等4個系,建有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電子與控制技術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技術與發展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車車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部省級科研機構。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六位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學?,F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民航局簽署協議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廣西大學

    廣西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創辦于1928年,首任校長是我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馬君武博士。1997年,廣西大學與廣西農學院合并組建新廣西大學?,F設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教育學等9大門類,是國家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2005年,在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廣西大學占地面積307.19公頃,校舍總建筑面積 120.2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4.12億元。 學?,F有27個學院、1個直屬教學部,1個獨立學院,有101個本科專業,1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8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本科生21,821人,碩士研究生6,063人,博士研究生693人,留學生653人,成人教育學歷生25,803人。教職員工3,704 人,其中專任教師1,946人,專任教師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教授319人,副教授606人,博士生導師83人,碩士生導師94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才5 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委員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貼26人,教育部骨干教師7人,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人選38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1人,自治區優秀專家1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人。 2004年以來,我?!皬V西亞熱帶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成為自治區“人才小高地”,“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新技術”、“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研究”等3個團隊成為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學校擁有各類藏書290萬冊,電子圖書187萬冊 , 中外文紙質期刊4,000多種,全文電子期刊1.7萬種,數字圖書館建設已具有一定規模,可使用的電子文獻資源容量超過14TB,形成了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并重的文獻信息保障體系。   一直以來,學校把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作為根本目標,根據“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要求,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壓縮長線專業,保護優勢專業,改造傳統專業,合并相近專業,發展應用型專業,創建交叉型專業,對專業結構進行了優化,提高了專業規模效益與社會適應性,使學校的專業布局和結構能較好地適應廣西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并對廣西的支柱產業能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實施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改革,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途徑,構建了大類招生、分流培養,“英語 + 專業”分段培養,第二專業、第二學位主輔修制、產學研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以精品(重點)專業、精品(重點)課程、精品(重點)教材為載體,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成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小組,實施專業責任教授制和主要課程責任教授制,立項建設了一批專業、課程、教材,獲得國家特色專業7個、國家精品課程3門,廣西精品專業4個、重點專業3個、優質專業15 個,廣西精品課程26門、重點課程6門,廣西精品教材 5種、重點教材 7 種、優秀教材22種。加強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引進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推進多媒體教學,立項建設了一批多媒體課件,在2007年全國教育教學軟件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加強實驗室建設,打造全校實驗共享平臺,為培養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創造條件。學?,F有實驗中心25個,其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建設中心2個,全校共享校級實驗中心7個,院級實驗中心20個,是國家首批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學校之一。重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十五”以來,立項了273項教改項目和教育科研項目,近兩屆獲教學成果獎113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校合作)、二等獎2項(其中1項為三校合作),廣西教學成果一等獎13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15項。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211工程”建設為載體,不斷加大學科建設的力度,通過學科建設聚合人才,提高科學研究能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經過多年建設,學科的裝備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研究方向進一步凝練,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學科已達到國內同類學科的先進水平,一些研究方向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微生物學),6個“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學科(結構工程與紅水河流域水力資源開發學科群、亞熱帶生物技術學科群、動植物遺傳與繁育學科群、泛北部灣特色資源加工新技術學科群、電力系統信息化及“西電東送”關鍵技術學科群、中國-東盟經貿合作與發展研究學科群),21個自治區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廣西亞熱帶生物資源保護利用實驗室),2個部級重點開放實驗室(微生物及植物遺傳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南速生材繁育國家林業局開放性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工程防災與結構安全實驗室、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實驗室),1個教育部立項建設工程研究中心(糖業及綜合利用),1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自治區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研究基地(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研究基地),19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基地)?!笆濉逼陂g,取得了“碾壓混凝土高拱壩研究及應用”等10個標志性成果,集中展示了我?!?211工程”建設的水平、特色和優勢。   隨著重點學科和學科基地建設水平的提高,學??茖W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不斷增強,高級別的科研項目增多,科研經費快速增長,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逐年增加,一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和產品已經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我校在“野油菜黃單胞菌致病變種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水牛體細胞克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純度蔗果低聚糖的研究”成果在國內達到領先水平并已進入產業化階段,“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應用于僅次于三峽電站的龍灘電站等一批水電站建設中,“物權法”研究在國內產生重大影響,充分展示了我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笆濉币詠?,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938項,其中承擔國家“863 ”、“973”(子項目)、國家轉基因植物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科研課題184 項;發表學術論文12,850篇,進入SCI、EI、ISTP三大索引1,236篇;獲專利授權68項;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成果202項。學校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數、科研經費總額和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數連年位居廣西前列。 近年來,學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鼓勵廣大科研人員主動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學校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展重大領域、重大科技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的科學研究和聯合攻關,集中推廣和轉化一批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有效形式和途徑。結合廣西大學科技大篷車行動計劃,繼續加強與原已簽訂科技合作協議、結成合作對子的南寧、北海等市的產學研合作,通過聯合、共建、融合等方式,設立校外研發中心或研究院,全面推進校市科技合作、人才培養、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科學普及工作。目前,學校已分別與廣西南寧、北海、玉林等7個城市進行了科技對接合作,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廣西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最早確定的全國對外開放接受外國留學生的66所大學之一,自1962年起已為近40個國家培養了大批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近年來,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112所高?;蜓芯繖C構簽訂合作交流協議,建立友好往來關系。迄今,學校已選派了600多名教師和科技人員赴國外學習、開展科技合作、擔任客座研究員等;同時邀請一大批外國專家、學者來校任教、講學及進行合作研究等。目前,學校利用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心地帶、毗鄰東南亞的地緣優勢,進一步加強了與東盟各國的高等教育合作,廣西大學在東南亞國家的影響不斷增強。2006年12月,廣西大學與泰王國川登喜皇家大學共同組建素攀孔子學院,開展對泰漢語教學; 2007年9月,學校成立國際教育學院,國際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為進一步推動留學生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校始終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近年來,學校大力推進民主校園、法制校園、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節約校園、創新校園等六大校園建設,營造良好的校風。先后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全國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文明單位、廣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園、廣西首批綠色大學等稱號。   2008年11月8日廣西大學迎來了80周年大慶。建校以來,廣西大學培養了18萬余名各類專業人才,很多畢業生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干和地方經濟建設的生力軍,為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廣西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全國政協副主席李兆焯,兩院院士李林、黨鴻辛、陳太一、沈善炯,香港著名演員和導演鮑方,風靡全球的《豪杰解霸》軟件發明人梁肇新,都是西大學子的杰出代表。   學校發展目標是用15年左右的時間,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把廣西大學建設成為培養國家和廣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高層次專門人才的主要基地,成為解決廣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思想庫和科技源;在建校100周年時,建設成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共77條    10條/頁    當前第5/8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首頁 聯盟介紹成員單位技術委員會重點工作最新動態共享數據庫聯系我們橫幅廣告位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

亚洲伊人久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