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試驗方法》是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簡稱“聯盟”)于2020年啟動的共性技術課題,旨在建立國內首項純電動汽車底部碰撞的試驗方法,對于純電動汽車在運行中的碰撞安全檢測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研制背景
在電動汽車的實際使用過程中,底部濫用防護十分重要。在車輪掠過有凹坑、凸起物或者石頭路面等工況下,純電動車底部極易受到撞擊和剮蹭。同時底部濫用造成的損傷在電池底部,具有隱蔽性,甚至有些事故雖然在當時未發生短路起火,但后續安全性無法保證。電動汽車的底部機械濫用,由于其形態復雜,且缺乏道路交通事故數據積累,因此行業內相關測試標準較少。目前電動汽車的整車碰撞試驗分別從正面、側面和后面三個方向進行,沒有對底部抗碰撞能力進行測試。同時,傳統電池機械安全性評估,如擠壓、針刺等僅能對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做定性的評估,無法對電池的安全性做定量的評估和分級,這極大的降低了這些安全性測試的參考意義。為提高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安全測試標準的嚴謹性和完整性,客觀反映電動汽車實際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底部碰撞事故,純電動汽車底部抗碰撞試驗及評估方法的開發值得深入研究。本標準旨在通過對實際典型工況的調查研究、特征提取及模型化,從整車角度出發,研究制定適用于典型純電動汽車的底部抗碰撞能力測評規范。
標準主要內容
本標準共分為7章,規定了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試驗方法。內容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縮略語和符號、技術要求、試驗條件和試驗方法。
本標準的測試對象為純電動乘用車,車上的電池包或系統應安裝于車輛底部。本標準首先規定了整車刮底和托底兩種試驗工況和試驗前后車輛需滿足的技術條件。然后,規定了刮底和托底的試驗臺架、測試方法和測試參數。最后,根據試驗后電池包或系統的安全狀態和底部變形量,評價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抗碰撞能力。整車刮底試驗選取的刮底重疊量為30mm,沿車輛行駛方向以30±1km/h和倒車方向以5+(0~1)km/h速度進行試驗,還原車輛前進和倒車場景下出現的刮底情況。整車托底試驗選取尺寸25mm,質量10kg的撞擊頭,以120J±3J的能量對車輛底部的電池包進行撞擊,模擬托底和異物沖擊場景對電池的損壞。通過該系列的測試,能夠較全面的檢測刮底和托底工況下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抗碰撞能力,評估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潛在的安全風險,提升產品安全可靠性設計和適用性。
標準框架圖
《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試驗方法》CSAE標準作為課題研究成果之一,已完成征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F面向全體會員及其他有關單位廣泛征求意見。請于2021年7月26日前,將書面意見(包括章條號及意見內容)以郵件形式發至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標準管理部。
聯 系 人 :標準管理部
郵箱/電話:wwq@sae-china.org / 010-50911057
聯系地址:北京市大興區亦莊經濟開發區榮華南路13號院中航國際廣場H5座7層
(查閱標準文件詳細信息,請點擊“閱讀原文”)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