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快速發展進程中,制動技術持續變革。線控制動是智能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是決定整車制動安全,影響汽車產業安全的卡脖子技術。近年來,我國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在線控制動與底盤控制方面進行了戰略性部署和投入,取得了新進展,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為了進一步凝聚整車、零部件及科研院所優勢力量,形成合力,推動線控制動與底盤智能控制共性技術突破及產業化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于2021年4月,在三屆二次理事會上審議成立了“線控制動與底盤智能控制工作組”,由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張俊智擔任工作組主任,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凌和平,奇瑞新能源副總經理、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倪紹勇,清華大學研究員、汽車新技術研究院總工黃朝勝擔任工作組副主任,來自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高校及研究院所等37家單位的41名專家共同組建了工作組。
會議合影
“線控制動與底盤智能控制工作組會議暨智能電動底盤路線圖啟動會”于7月26日在北京成功舉辦,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王秉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清華大學教授張俊智及工作組專家共6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國汽戰略院副院長、電動汽車聯盟秘書長張旭明主持。
會議現場
會議舉行了線控制動與底盤智能控制工作組成立儀式,公布了工作組專家名單并頒發聘任證書。王秉剛主任為工作組主任和副主任頒發證書,張旭明副秘書長、張俊智老師為工作組委員頒發證書。
工作組專家聘書頒發
王秉剛主任主持會議討論環節,在引導發言中強調了線控底盤技術的重要性和產業發展現狀。他指出,中國電動汽車工業之所以做得非常出色,很重要的一點是零部件產業做的好。當前,隨著汽車智能化快速發展,我們遇到了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初期同樣的問題,國外企業在線控底盤方面已有成熟產品和技術,但國內卻面臨關鍵零部件不能自主可控的局面,希望國內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聯合攻關,共同實現智能化相關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張俊智老師做 “線控制動與底盤智能控制發展現狀及趨勢”主題報告并介紹工作組下一階段工作、底盤智能控制路線圖初步方案,工作組委員圍繞各企業目前在線控制動方面的布局、規劃、工作進展及工作組建議紛紛發言,并積極表態,愿意深度參與工作組下一階段工作。
會議現場
張進華秘書長在會議總結中提到,近一兩年,智能網聯技術超預期地快速發展,消費者對智能化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雙重因素推動下,汽車智能化發展對線控底盤技術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線控底盤技術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關鍵技術,亟需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協同創新,由整車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帶動和扶持零部件企業開發有競爭力的零部件產品,共同推動智能一體化底盤技術發展。其中,產學研聯合攻關的關鍵是要圍繞技術鏈和產業鏈建立一個良好、有效的協同機制。張秘書長表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充分發揮行業組織機構和平臺的作用,為產業鏈和行業做好服務,盡全力支持和推動電動智能底盤技術的聯合攻關工作。
附:工作組參與單位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
小鵬汽車
理想汽車
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弗迪動力有限公司
上汽集團零束軟件分公司
蕪湖伯特利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萬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經緯恒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瑞立科密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蜂巢智能轉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精誠工科汽車系統有限公司
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同濟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