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科技與金融融合推進小組”主辦的“汽車科技成果轉化與協同創新交流會——走進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舉辦,會議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主持,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車企研究院、產業投資機構及學會近40余位嘉賓參加了會議。
會議現場
北航楊世春、劉艷芳(徐向陽團隊成員)、余貴珍3位教授分別介紹了團隊的研究方向和項目內容(詳見下文),與會嘉賓圍繞項目的技術特征、應用場景、商業模式、發展規劃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
與會嘉賓表示希望能共建高校研究團隊、企業研究院、投資機構、產業園區的長期交流、對接、協同創新的平臺,共同推動高校成果產業化。
參會企業: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北汽新能源、長城汽車、吉利汽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華為、長城資本、北汽產投、尚頎資本、五礦創投、經緯恒潤投資部、國投高新、亦莊國投、華興新經濟基金。
01
楊世春教授團隊
1、研究方向簡介
團隊負責人楊世春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萬人領軍人才,科技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主要從事電動汽車端-云融合動力電池管理技術、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和新能源汽車多維感知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計劃等30余項。發表論文120余篇,出版著作4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1項,國際專利9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7項,其中,以第1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和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楊世春教授
2、交流項目/技術簡介
(1)端云融合動力電池管理技術
車端BMS高精度SOX估計算法,云端數字孿生模型,熱失控預警模型,健康狀態估計等技術。
(2)基于觸覺-視覺融合感知的自動駕駛學習技術
規避智能車輛環境感知數據傳輸到云端學習,而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實現單車在線學習,研發智能輪胎觸覺感知傳感器和仿人學習算法。
(3)無線充電技術
高效、成套無線充電技術。
(4)飛行汽車設計與開發
高比能長航時電動飛行汽車動力系統、未來飛行汽車設計、系統控制技術。
02
徐向陽教授團隊
1、研究方向簡介
北航智能傳動研究中心(ITRC-BUAA)由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團隊核心成員構成。
團隊長期從事車輛智能傳動理論和控制技術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研發了世界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8AT)并獲得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研發了世界上首款基于濕式離合器采用定軸齒輪傳動的電動車兩擋自動變速器(2DET)和商用車雙電機動力換擋一體化電驅動總成(eDMT),與乘用車和商用車企業合作開發了多款串并聯和功率分流型專用混動變速器(DHT)。
在自動變速器、混合動力變速器、電驅動總成等領域具有從傳動方案創新設計、工程化開發到產業化技術支持完整的正向設計開發能力,擁有系統化的創新思維、堅實的基礎理論、深厚的工程能力和豐富的產業經驗。
曾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20年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特等獎、2021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是國內外知名的車輛傳動技術研發團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劉艷芳教授
2、交流項目/技術簡介
(1)自動變速器/混動變速器/電驅動總成方案創新設計參數綜合優化軟件
自主開發軟件,可用于自動變速器/混動變速器/電驅動總成傳動方案創新設計、傳動方案關鍵參數優化的標準化、通用化、高效軟件工具。
(2)混動變速器綜合性能評價軟件平臺
自主開發的軟件平臺,可用于串聯/并聯/串并聯/功率分流等各種類型混動變速器的綜合性能評估,為概念方案設計、參數優化方案評估等提供高效的軟件工具。
(3)自動變速器/混動變速器/電驅動產品結構設計和電控系統軟硬件開發
提供產品機電液系統結構設計、仿真優化、試驗測試和電控系統控制策略和控制軟件開發、匹配標定等正向設計和逆向對標等工程服務。
03
余貴珍教授團隊
1、研究方向簡介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科優勢,長期從事智能車輛、智能交通等領域研究和設備開發,著重圍繞融合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控制、集群調度等研究方向開展研究。
(1)感知:為克服單一傳感器的局限性,實現車輛對周圍環境的冗余感知,設計出多傳感器融合智能感知架構,且可實現各感知模塊的解耦合,從而滿足不同場景感知應用時可柔性配置傳感器需求。
其中車載環境感知方面,開展基于多傳感器的可行駛區域識別及障礙物檢測技術研究;為實現彎道、坡道遠距離等超視距環境感知,開展了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路側障礙物檢測技術、基于決策級融合的協同(車車、車路)目標檢測技術研究,可實現300米范圍內障礙物檢測,其中100米范圍內檢測精度大于98%。
(2)建圖及定位:為實現隧道等無定位信號場景下車輛的高可靠定位,開展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高精度建圖及定位技術研究,隧道場景下定位誤差小于10cm。
(3)規劃及控制:針對非結構化道路車輛??侩y的問題,研究基于深度學習的狹窄區域車輛泊車規劃算法;單車控制方面開展基于數據驅動的車輛橫向縱向控制技術研究,可實現橫向控制誤差小于10cm,縱向速度控制誤差小于1km/h;研究群體智能協同控制技術,實現無人駕駛車輛多車協同作業。
(4)調度:以安全性提升、能耗優化、成本減少、效率提升和系統沖突消解為優化目標,開展基于系統最優的無人運輸智能調度技術研究,可實現超500輛無人駕駛車輛集群調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余貴珍教授
2、交流項目/技術簡介
(1)礦卡無人駕駛運輸系統
開發車-路-云協同無人駕駛運輸系統,在白云鄂博礦稀土礦、霍林河南露天煤礦等15個大型露天礦區超300臺套重型礦車上規?;瘧?。
(2)列車智能感知系統
研制出列車自主感知系統,可實現列車前向障礙物檢測,在北京地鐵燕房線、香港地鐵荃灣線等全國范圍超過15條線路進行工程化實施和產業化應用。
(3)無人駕駛機器人
研發無人駕駛機器人,可實現對非線控車輛的無人駕駛改造,以及ADAS、臺架及硬件在環等測試功能,與一汽紅旗、百度、交通部等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項目合作。
(4)智能割草機
開發智能割草機原型樣機,可實現定制割草、記憶割草等功能。
汽車科技成果轉化與協同創新工作
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高校、科研院所作為我國基礎研究和科技自主創新的主體, 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充裕的科研條件。
為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科技與金融融合推進小組”將持續組織走進高校、走進企業等交流對接活動,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投資機構、產業園區等產業資源的協同創新生態,以汽車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為核心任務,助力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汽車強國建設。
歡迎與北航團隊交流、歡迎參與協同創新工作:
李老師 18210233646
張老師 18035042726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