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電動汽車聯盟在理事會的領導下,在技術專家委員會、專委會/工作組、聯盟單位及各合作單位的支持下,重點在共性技術研究、團體標準研制、學術會議交流、人才挖掘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在聯盟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取得了一系列可觀的成績。
2022
工作總結
【吸納新成員單位10家;完成理事會換屆;開展9項共性技術課題研究;開展3項年度技術跟蹤報告、2項技術路線圖研究及4項路線圖評估;發布9項團體標準;舉辦31場學術交流會議;舉辦首屆大型專業技術會議“2022國際電動汽車智能底盤大會”,發布《電動汽車智能底盤路線圖》,在行業內引起高度關注;首次嘗試與地方政府、整車企業、研究院所聯合舉辦“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技術挑戰賽”,在推動人才挖掘和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和地方產業發展方面起到積極作用?!?/span>
(一)組織建設
1. 新成員單位吸納
2022年10家新成員單位加入聯盟:長城汽車、東風汽車技術中心、中創新航、愛德克斯、中信金屬、亞新科、天津德科智控、北科大、北京經緯恒潤、國創未來檢測。截至目前聯盟共計55家成員單位。
2. 召開聯盟三屆三次理事會暨四屆一次理事會
2022年12月9日,聯盟三屆三次理事會暨四屆一次理事會會議在京召開。聯盟理事、技術專家委員會、聯盟單位代表及聯盟秘書處70余人參加了會議。理事們充分肯定了聯盟上一階段的工作成效,完成了理事會換屆選舉,聯盟四屆理事長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國汽戰略院執行院長侯福深擔任、四屆秘書長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助理、汽車電動化研究中心主任趙立金擔任,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李開國擔任。理事會審議通過了聯盟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及財務報告、組織發展及成員管理辦法修訂、新成員單位加入聯盟、聯盟四屆工作計劃等重大事項議案。
3. 聯盟2022年技術專家委員會工作會議
2022年12月9日,2022年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工作會議在北京+線上成功召開。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聯盟單位代表及聯盟秘書處6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針對聯盟下一階段研究方向及重點課題進行討論,確定了2023年聯盟計劃啟動的重點共性技術研究計劃。
4. 聯盟榮譽獲得情況
(1)聯盟活躍度評價
電動汽車聯盟在組織機構與運行、產學研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引領或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長期位列科技部試點聯盟“高活躍度”名單,在2017-2019年度、2018-2021年度兩次連續三年評價中連續保持高活躍度,被評為A級活躍度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2)納入聯盟典型案例選編
電動汽車聯盟的案例被納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典型案例選編(2021)》中,該選編收錄了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31家科技部試點聯盟在自律建設、協同創新、標準制定、平臺建設、專利共享、人才培養、國際合作、行業帶動等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
(二)共性技術研發
2022年,聯盟開展9項共性技術研究項目,研究內容涉及電動汽車安全、動力電池、智能底盤,電子電氣、智能制造等。
1、完成4項共性技術課題結題驗收:
電動汽車運行過程電池系統安全風險監測及故障預警規范
電動汽車充電過程電池系統安全風險監測及故障預警規范
電動乘用車跌落后安全性要求
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試驗方法
2、完成2項共性技術課題研究,將于2023年結題:
基于可回收利用的動力電池的設計導則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產品質量通用規范
3、開展3項標準項目預研工作:
基于道路救援的動力電池系統熱擴散技術條件團體標準預研項目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數據采集、傳輸及安全檢測規范團體標準項目
電池行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
(三)路線圖研究
1、完成4項《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2022年專題版塊評估工作
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專題年度評估報告
動力電池專題年度評估報告
驅動電機專題年度評估報告
充換電基礎設施專題年度評估報告
2、完成《線控制動與智能底盤路線圖》編制
終稿已交付機械工業出版社,預計2023年4月份正式出版
3、完成《汽車電子電氣架構路線圖》
已完成《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產業技術路線圖》發布稿(修訂中),計劃2023年3月正式發布。
4、完成3項年度跟蹤報告的編寫和發布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年度跟蹤報告(2021年)》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技術年度跟蹤報告(2021年)》
《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技術年度跟蹤報告(2021年)》
(四)標準研制
2022年,聯盟組織開展21項團體標準的研究工作,已發布及待發布標準9項,在研標準12項。涉及電動汽車安全、動力電池質量、智能底盤,電子電氣、充換電等技術領域,有力的引領和支撐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
部分標準清單:
純電動乘用車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試驗方法
電動汽車運行過程電池系統安全風險監測及故障預警規范
電動汽車充電過程電池系統安全風險監測及故障預警規范
電動乘用車跌落后安全性要求
基于梯次利用的鋰離子動力電池設計導則
自動駕駛乘用車線控底盤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第1部分:驅動系統
自動駕駛乘用車線控底盤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第2部分:制動系統
自動駕駛乘用車線控底盤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第3部分:轉向系統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產品質量通用規范(待發布)
(五)學術交流
2022年,聯盟圍繞課題研究、成果共享、標準研討等組織31次技術交流活動,包括技術研討、微課堂、課題評審及成果交流等多種形式,參與人次超22.4萬人。
序號 |
時間 |
會議名稱 |
1 |
1月 |
電子電氣架構工作組工作會議 |
2 |
3月 |
智能底盤技術路線圖征求意見專題討論會 |
3 |
乘用車智能底盤技術路線圖征求意見及交流會 |
|
4 |
聯盟共性技術課題驗收評審會議 |
|
5 |
商用車智能底盤技術路線圖征求意見及交流會 |
|
6 |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電站消防安全 |
|
7 |
4月 |
線控制動技術路線圖征求意見及交流會 |
8 |
線控轉向技術路線圖征求意見及交流會 |
|
9 |
智能底盤標準規范技術路線圖征求意見及交流會 |
|
10 |
智能底盤開發與測試技術路線圖征求意見及交流會 |
|
11 |
推動智能底盤融合創新工作啟動會 |
|
12 |
聯盟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產品質量通用規范標準討論會 |
|
13 |
5月 |
純電動乘用車碰撞安全技術規范團體標準技術交流會 |
14 |
乘用車電控懸架發展現狀及趨勢 |
|
15 |
《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產業技術路線圖》工作組審核研討會 |
|
16 |
6月 |
電子電氣架構的未來趨勢及國產化替代技術沙龍 |
17 |
7月 |
《基于道路救援動力電池熱擴散技術條件》預研項目牽頭單位評審會 |
18 |
協發網調研交流座談會 |
|
19 |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數據采集、傳輸及安全檢測規范》預研項目牽頭單位評審會 |
|
20 |
8月 |
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產業技術路線圖專家評審會 |
21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工程化應用研討會 |
|
22 |
智能駕駛背景下轉向系統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 |
|
23 |
中國(鶴壁)汽車電子電氣產業發展大會 |
|
24 |
9月 |
“動力電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方法”項目啟動會 |
25 |
《基于道路救援的動力電池系統熱擴散技術條件》團體標準啟動會 |
|
26 |
中國(鶴壁)汽車電子電氣產業發展大會 |
|
27 |
汽車科技成果轉化與協同創新交流會 資本交流專場(智能底盤方向) |
|
28 |
10月 |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數據采集、傳輸及安全檢測規范》團體標準啟動會 |
29 |
12月 |
聯盟三屆三次理事會、四屆一次理事會暨技術專家委員會工作會議 |
30 |
線控制動工作組會議 |
|
31 |
2022年國際汽車智能底盤大會 |
1、國際電動汽車智能底盤大會
首屆國際電動汽車智能底盤大會于2022年12月10-11日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會議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南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由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大會包括1場主論壇和6場分論壇,圍繞智能底盤及關鍵零部件技術創新進行了深入研討,并發布了《電動汽車智能底盤路線圖》,在行業內引起高度關注。60多家媒體對大會進行報道,20多萬人次收看線上直播。
2. 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技術挑戰
2022年4-7月,聯盟聯合特斯拉中國和宜賓政府共同舉辦“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技術挑戰賽”,面向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創新團隊征集和遴選動力電池領域優秀創新成果,培養和挖掘動力電池技術創新的高潛力人才,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以及地方動力電池產業發展。
全國38所科研院所41支隊伍報名參賽。由歐陽明高院士領銜評審專家委員會,對參賽隊伍進行了初賽、半決賽和決賽評審,最終選出獲獎隊伍:
一等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二等獎:清華大學、重慶大學
三等獎:電子科技大學
優秀獎:電動車輛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同濟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
(六)科技成果轉化
通過組織走進高校、技術交流專場、創新大講堂等活動,探索科技成果挖掘、評價、轉化、推廣的有效路徑。有效促進了成果供給方和需求方的對接,加速了成果的轉移轉化。
1、組織走進高校,挖掘科技成果;
2、推出汽車科技成果轉化與協同創新大講堂,組織智能底盤、傳感器方向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交流;
3、與專注于汽車領域投資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關系;
4、在2022國際智能底盤大會期間,召開成果轉化與協調創新交流會,遴選有孵化潛力的項目團隊8家,組織與投資機構、應用企業進行深度交流對接;
序號 |
項目高校 |
項目名稱 |
1 |
北京科技大學 |
燃料電池全功率范圍復合測試系統與裝備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動力電池熱失控預警智能算法、自動駕駛平臺、無線充電、飛行汽車 |
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礦卡無人駕駛運輸系統、列車智能感知系統、無人駕駛機器人、智能割草機 |
4 |
清華大學 |
能量回饋式線控制動系統及測試裝備 |
5 |
北京理工大學 |
四輪轂電機驅動全線控電動汽車底盤協同控制研究 |
6 |
南京理工大學 |
商用車智能線控制動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
7 |
吉林大學 |
自動輪及智行底盤產業化應用項目 |
8 |
同濟大學 |
無人駕駛線控底盤解決方案 |
5、組織項目深度交流對接活動。
2023
工作計劃
(一)重點工作安排
2023年聯盟將持續開展共性技術研究、團體標準研制、路線圖研究,同時為提高聯盟對成員單位的服務質量,促進成果共享、增進凝聚力,聯盟將不斷創新學術交流和培訓形式,搭建形式多樣化的交流平臺。
重大活動時間安排
序號 |
時間 |
活動 |
1 |
2023年4月 |
共性技術課題啟動 |
2 |
2023年6月 |
2023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技術挑戰賽 |
3 |
2023年10月 |
2023國際電動汽車底盤大會 |
4 |
2023年12月 |
理事會暨技術專家委員會工作會議 |
5 |
2023年12月 |
電動汽車創新及前沿技術研討會 |
(二)2023年共性技術課題研究計劃
序號 |
技術領域 |
研究內容 |
1 |
整車 |
電動汽車電壓平臺標準化 |
2 |
整車一體化熱管理技術架構研究 |
|
3 |
動力電池
|
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評價標準 |
4 |
動力電池使用退役機制研究 |
|
5 |
鋰離子電池本征安全性評價方法 |
|
6 |
動力電池低溫極速加熱方法及系統開發 |
|
7 |
6C快充電池系統平臺技術研究 |
|
8 |
全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研判及專利分析 |
|
9 |
驅動電機 |
基于 SiC 驅動的高頻高壓扁線電機關鍵問題 |
10 |
新能源驅動電機軸承電腐蝕重大關鍵專項研究 |
|
11 |
充電 |
雙向小功率直流一體機技術規范 |
12 |
基于數字證書的車樁協同通信安全認證技術要求 |
|
13 |
技術跟蹤 |
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充電設施年度技術跟蹤 |
(三)2023年團體標準研究計劃
序號 |
狀態 |
標準名稱 |
1 |
在研 |
鋰離子動力蓄電池熱特性參數測量方法 |
2 |
鋰離子動力蓄電池熱失控的絕熱量熱測試方法 |
|
3 |
純電動汽車不同場景靜態電流限值及測試方法 |
|
4 |
車載時間敏感網絡中間件通用要求 |
|
5 |
智能網聯汽車設備抽象與感知服務接口規范 |
|
6 |
純電動乘用車卡扣式換電系統接口技術要求 第1部分:結構和尺寸 |
|
7 |
純電動乘用車卡扣式換電系統接口技術要求 第2部分:電氣接口 |
|
8 |
純電動乘用車卡扣式換電系統技術要求 第3部分:通訊協議 |
|
9 |
汽車用輪轂電機角模塊抗沖擊試驗方法 |
|
10 |
獨立驅動電動車輛扭矩矢量控制試驗方法 |
|
11 |
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測試方法 |
|
12 |
動力總成臺架整車油耗測試方法 |
|
13 |
擬立項 |
基于道路救援的動力電池系統熱擴散技術條件團體標準預研項目 |
14 |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數據采集、傳輸及安全檢測規范團體標準項目 |
|
15 |
電池行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 |
|
16 |
擬啟動 |
汽車智能底盤術語和定義 |
17 |
乘用車智能底盤分級 |
|
18 |
乘用車智能底盤冗余容錯要求及試驗方法 |
|
19 |
乘用車智能底盤域控制軟件功能測試方法 |
|
20 |
乘用車智能底盤極端工況融合控制測試方法 |
|
21 |
乘用車底盤域控制器功能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 |
(四)2023年技術交流活動
擬開展技術交流活動
序號 |
標準名稱 |
時間 |
1 |
新能源汽車安全系列標準宣貫(底部碰撞、充電安全、運行安全預警) |
2023年3月 |
2 |
新能源汽車高電壓平臺及功率器件技術研討會 |
2023年4月 |
3 |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產品質量通用規范 |
|
4 |
電動汽車智能底盤路線圖解讀 |
2023年5月 |
5 |
汽車電子電氣架構路線圖發布及解讀 |
|
6 |
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技術挑戰賽 |
2023年6月 |
7 |
智能底盤青年專家論壇 |
|
8 |
2023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 |
2023年7月 |
9 |
鶴壁電子電器產業發展研討會 |
2023年7月 |
10 |
固態電池技術研討會 |
2023年9月 |
11 |
國際電動汽車智能底盤大會 |
2023年10月 |
12 |
高電壓平臺技術研討會 |
2023年11月 |
13 |
新能源汽車材料技術研討會 |
|
14 |
電動汽車創新及前沿技術研討會 |
2023年12月 |
15 |
電動汽車智能傳感器技術交流會 |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