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電動汽車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立足成員單位需求,瞄準“電動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新方向,扎實推進原有重點工作,布局新技術業務,進一步提升了組織建設能力和會員服務質量,圍繞電動汽車整車、三電系統、智能底盤、智能傳感器等核心領域,系統開展技術路線、共性技術研究,團體標準研制,搭建學術交流及人才培養平臺,持續強化聯盟組織建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重點工作及成效
(一)聚焦重點領域,持續發展壯大聯盟單位
聯盟重點聚焦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智能底盤、汽車電子等領域,持續發展壯大聯盟單位,截止目前聯盟成員單位75家。
2023年新增理事單位1家: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新增成員單位21家: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極光灣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索德電氣工業有限公司、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控匯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永立安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艾菲汽車零部件(武漢)有限公司、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英捷利汽車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江蘇大學、重慶交通大學。
新增觀察員單位3家:蜂巢智能轉向系統(江蘇)有限公司、億創智聯(浙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市易泰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二)夯實工作組支撐力量,布局新技術方向
依托聯盟(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充電基礎設施與智慧能源協同、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各工作組的資源和力量,做實分技術領域產業及技術研究工作,牽頭開展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專題、動力電池專題、電驅動總成系統專題、充電基礎設施專題等領域技術路線圖年度評估研究,組織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技術路線圖。
依托聯盟線控制動與底盤智能控制工作組成立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能底盤分會,組織開展技術路線研究、底盤平臺定義工作,策劃智能底盤系列團體標準。《電動汽車智能底盤技術路線圖》集行業內50多家單位、160多位專家的智慧,于2023年7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成稿超23萬字。組織開展面向2025的電動汽車平臺定義研究,分為技術平臺定義、乘用車平臺定義和商用車平臺定義,于2023年11月正式發布《電動汽車智能底盤平臺定義》。結合智能底盤重點研發計劃,開展團體標準研究,策劃啟動智能底盤術語定義等14項團體標準預研工作,目前已立項3項。
瞄準“電動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新方向,推動成立汽車電子元器件工作組,構建汽車芯片、傳感器產業生態。凝聚行業優勢力量,搭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推動解決汽車電子元器件卡脖子技術難題,建立健全產業鏈配套體系,實現汽車電子元器件產業自主可控,保障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將重點開展產業技術研究、標準體系建設、產業生態建設、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等工作。
(三)創新課題組織模式,助力解決產業共性關鍵問題
電動汽車聯盟2023年共性技術課題終評會議
2023年度共性技術課題申報工作于6月份啟動,除定向課題外,首次設立開放課題,涵蓋整車技術、動力電池、智能底盤、產業研究、驅動系統及充電技術領域,持續賦能研發。定向課題共25個團隊申報,開放課題共39個團隊申報。經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初評,選出17家單位進入定向課題終評,25個項目進入開放課題終評。9月1-2日,來自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及工作組的28名專家對入選課題進行了集中評審,最終確定了9項定向課題的承擔單位,13項開放課題及承擔單位。
表1 聯盟2023年度定向課題列表
表2 聯盟2023年度開放課題列表
(四)持續完善電動汽車團體標準體系,推動標準應用示范認證工作
聯盟共開展29項CSAE標準研究工作,其中新立項22項,涉及電動汽車安全、動力電池質量、智能底盤,電子電氣、充換電等技術領域;策劃智能底盤系列標準14項,并啟動預研工作,目前已立項3項;
表3:聯盟2023年標準在研/新立項清單
(五)高效精準開展產業對接,深化技術交流與合作
2023年重啟“走進企業”活動,提供高效、精準的業務對接服務,共組織走進奇瑞新能源、東風汽車、長城汽車、北汽研究總院4家企業,現場百余家零部件企業參與,近千人面對面對接交流,促成整零合作項目2項。全年組織各類技術交流活動41場,EV先鋒論壇8場,微課堂、標準及課題研討會29場,全年學術交流活動線上線下累計26.4萬人次參與。
表4聯盟2023年學術交流活動一覽
序號 |
會議名稱 |
時間 |
地點 |
1 |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用發動機循環負荷可靠性試驗方法》、《混合動力汽車用 變速器效率臺架試驗方法》團體標準啟動會 |
2023/2/21 |
寧波 |
2 |
動力電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技術交流會 |
2023/2/28 |
廣州 |
3 |
EV先鋒論壇—全固態電池技術論壇 |
2023/4/20 |
上海 |
4 |
《電動汽車用傳導式車載充電機及DCDC變換器故障注入測試規范》團體標準預研項目研討會 |
2023/4/27 |
線上 |
5 |
《混合動力汽車用發動機熱效率測試方法》、《輕型乘用車混合動力總成燃油消耗量臺架測試方法》團體標準啟動會 |
2023/5/11 |
廣州 |
6 |
《動力電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方法》團體標準立項啟動會 |
2023/6/2 |
寧德 |
7 |
《電動汽車用傳導式車載充電機及DCDC變換器故障注入測試規范》團體標準預研項目啟動會 |
2023/6/27 |
天津 |
8 |
扁線電機技術專題系列課程-扁線電機結構設計及工藝介紹 |
2023/6/27 |
線上 |
9 |
扁線電機技術專題系列課程-電動汽車電機用高性能絕緣材料及系統解決方案 |
2023/7/5 |
線上 |
10 |
面向2025年智能底盤平臺定義框架發布 |
2023/7/5 |
線上 |
11 |
扁線電機技術專題系列課程-軸承電腐蝕問題及解決方案 |
2023/7/7 |
線上 |
12 |
EV先鋒論壇——新能源汽車扁線電機先進技術論壇 |
2023/7/19 |
上海 |
13 |
《純電動乘用車卡扣式換電系統接口技術要求》系列團體標準啟動會 |
2023/8/15 |
上海 |
14 |
2023電動汽車智能底盤大會 |
2023/8/25 |
深圳 |
15 |
《純電動乘用車卡扣式換電系統接口技術要求》系列團體標準討論會 |
2023/9/21 |
線上 |
16 |
電池行業數字化技術專題系列課程-達索系統助力動力電池企業智能制造 |
2023/9/25 |
線上 |
17 |
電池行業數字化技術專題系列課程-數智化工廠打造及極限制造探索 |
2023/9/26 |
線上 |
18 |
電池行業數字化技術專題系列課程-英特爾技術助力新能源全產業 |
2023/9/27 |
線上 |
19 |
智能電動底盤關鍵零部件及域控制器技術交流第1期 |
2023/10/9 |
線上 |
20 |
《電動汽車用傳導式車載充電機及DCDC變換器故障注入測試規范》標準啟動會 |
2023/10/12 |
線上 |
21 |
智能電動底盤關鍵零部件及域控制器技術交流第2期 |
2023/10/12 |
線上 |
22 |
智能電動底盤關鍵零部件及域控制器技術交流第3期 |
2023/10/16 |
線上 |
23 |
智能電動底盤關鍵零部件及域控制器技術交流第4期 |
2023/10/19 |
線上 |
24 |
智能電動底盤關鍵零部件及域控制器技術交流第5期 |
2023/11/2 |
線上 |
25 |
聯盟電機專委會工作會議暨電驅動總成系統技術路線圖2023年度評估會 |
2023/10/9 |
無錫 |
26 |
聯盟電池專委會工作會議暨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2023年度評估會 |
2023/10/10 |
常州 |
27 |
路線圖2.0節能汽車領域年度評估—混動化發展專題研討會 |
2023/10/17 |
北京 |
28 |
2023無錫智能網聯生態大會暨智能電動汽車傳感器論壇 |
2023/10/20 |
無錫 |
29 |
SAECCE 2023—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技術研討會 |
2023/10/25 |
北京 |
30 |
SAECCE 2023—全固態電池技術研討會 |
2023/10/27 |
北京 |
31 |
SAECCE 2023—數字驅動鋰電池邁向TWh新周期專題論壇 |
2023/10/27 |
北京 |
32 |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數據監測、采集及傳輸技術規范》及《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運行風險分析技術要求》2項團體標準啟動會 |
2023/10/31 |
長春 |
33 |
非晶納米晶軟磁材料和器件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技術研討會 |
2023/11/23 |
北京 |
34 |
《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產品質量通用規范》標準研討會 |
2023/11/23 |
北京 |
35 |
汽車電子元器件工作籌備會 |
2023/11/29 |
北京 |
36 |
智能底盤電子與集成技術創新主題峰會 |
2023/12/1 |
上海 |
37 |
乘用車智能底盤兩項標準啟動會 |
2023/12/5 |
北京 |
(六)以賽促學、推進產教融合,加強動力電池產業人才培養
動力電池集成及管理技術挑戰賽是在新能源汽車開啟全面市場化新征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大背景下,面向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面向行業關注的關鍵技術問題,廣泛征集和遴選優秀解決方案,以賽促學,推動產教融合的一項行業性、公益性活動。2022年首次舉辦,旨在挖掘和培養動力電池產業人才,促進優秀創新團隊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地方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聯盟聯合寧德時代舉辦第二屆挑戰賽,歷經兩年的發展和創新,在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礎上全新引入整車、動力電池及初創企業,賽事規模及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由歐陽明高院士領銜評審專家委員會,對來自34所高校的41支參賽隊伍進行了初賽、半決賽和決賽評審,最終北京理工大學獲一等獎,天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獲二等獎,上海理工大學、同濟大學、長安大學分獲三等獎。
(七)拓展人才舉薦渠道,搭建人才成長平臺
聯盟長期重視行業人才的培養,不斷拓展人才舉薦渠道,為聯盟單位搭建人才成長平臺。2023年度聯盟人才推薦:
(1)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創新團隊獎(零部件):推薦3個團隊
(2)中國科協-工程領域評審專家:25人,入選11人
(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入選1人
(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入選2人
(5)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榮譽會士:入選1人
(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60周年先進學會工作者:入選4人
(7)中國汽車工程學會60周年卓越貢獻人物:入選9人
(8)中國汽車工程學會60周年先進會員單位:入選15個
(9)優秀博士論文:推薦2篇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