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聯盟單位登錄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官網
所在位置: 首頁 > 最新動態 > 聯盟動態

成果分享 || 新能源汽車電池1C~6C快充冷卻技術研究

發布時間:2024-09-25 來源: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為推動電動汽車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服務于成員單位技術研發需求,自成立以來,聯盟一直持續開展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前沿、共性技術研究工作,形成了大批研究成果,推動了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和進步。2023聯盟共立項共性技術課題22項,為推動課題交流和成果共享,聯盟將持續發布在研課題研究進展和成果,最大化發揮課題研究價值。

 

 

新能源汽車電池1C-6C快充冷卻技術研究

 

01
 
 
 
 
研究目的
 
 
 
 

新能源汽車電池1C~6C快充冷卻技術研究課題由上海海立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與上海海洋大學共同申報承擔,課題以60kWh電池包,在1C~6C快充下,SOC(荷電狀態)從20%~30%至70%~80%時發熱為例,為解決:1.隨著快充倍率的增加,電芯的瞬時發熱量過大,散熱困難問題;2.若制冷機組按照發熱量大小設計,則成本偏高,體積偏大,難以布置問題。同時借助仿真工具等手段,闡明電池包發熱量并不等于制冷機組的冷量,兩者之間的匹配必須考慮冷板傳熱量。

圖1 電池包不同倍率快充發熱量圖

02
 
 
 
 
研究進展與階段性成果
 
 
 
 
2.1 電池冷卻系統匹配

圖2 電池冷卻系統理論模型圖
通過圖2進行電池冷卻系統理論模型建立,得出Chiller制冷曲線與電池包冷板散熱曲線相交的熱平衡工作點,此時的平衡點并不等于電池包的發熱量。

2.2 電池包傳熱匹配

圖3 電池包傳熱理論模型圖
通過圖3電池包傳熱理論模型建立,提出可以優化的三種措施:1.參數調節(快充初始溫度T(預冷));2.結構調整(冷板KA);3.電芯發熱率優化。

圖4 1C~6C快充計算圖
如圖4,通過運用集總參數法對不同倍率快充計算分析,以2C快充為例:預冷冷量為0kw時,為了使快充結束后電池溫度不超過Tmax=37℃,則后續快充冷量需要5kw;進行時長為650s,冷量為2kw的預冷,則后續快充冷量需求減少至4kw;進行時長為650s,冷量為3kw的預冷,則后續快充冷量需求減少至3kw。通過預冷措施可有效降低電池冷卻機組大小,進而節約成本。

圖5 1C~6C快充冷卻系統總結圖

如圖5所示,1C~2C快充時通過調節預冷冷量、預冷時長等參數可實現快充結束溫度不超Tmax;2C~4C快充時通過調節參數+調整制冷機組的結構進行溫度的控制;4C~6C快充時通過調節參數+調整制冷機組的結構+優化電芯的發熱量進行溫度控制。

 

2.3 節點熱網絡法分析
2.3.1 網絡法電芯分層選擇依據

(一)單面冷卻(4000W機組);電芯發熱4000W,系統運行9000s穩定后,水系統與電芯熱交換量分析;電芯分1~5層時,探究各個分層下最上層溫度、最下層溫度的差異情況(網絡法的敏感度探究)。

 

圖6 單面冷卻系統模型圖 

 

圖7 單面冷卻系統分層計算圖    

結論:1.不同分層后,冷板與電芯之間的換熱量并不相同,呈現為分層越多,冷板帶出熱量越多的趨勢;2.單面冷卻電芯網絡劃分四層即可滿足相應精度。
(二)雙面冷卻(8000W機組);電芯發熱8000W,系統運行9000s穩定后,水系統與電芯熱交換量分析;電芯分2~8層時,探究各個分層下中間層溫度、最上(下)層溫度的差異情況。

 

圖8 雙面冷卻系統模型圖 

 

圖9 雙面冷卻系統分層計算圖    

結論:1.與單面冷板相同,呈現分層越多,冷板帶出的熱量越多的趨勢;由相鄰分層冷板換熱量差值可得,雙面板熱量導出更穩定;2.雙面冷卻電芯網絡劃分六層即可滿足相應精度。

2.3.2 0.5C快充計算分析

 

圖10 34cc壓縮機數據圖 

 

圖11 24cc壓縮機數據圖    

 
如圖10、11對比可得,在電芯初溫35℃,電芯導熱系數10W/m*k,充電發熱1.35kw,放電發熱1kw、水溫范圍在15~30℃時,匹配不準確的34cc壓縮機機組在低轉速仍出現由于冷卻水溫達到臨界值而反復啟停情況(圖9紅框標記),反復啟停會導致能耗增加,減少壓縮機壽命等出現。而減小壓縮機排量,為電池包匹配正確的冷卻機組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2.3.3 1C快充計算分析

 

圖12 34cc壓縮機數據圖

 

圖13 24cc壓縮機數據圖   

與0.5C相似,由圖12、13對比可得,在電芯初溫32℃,電芯導熱系數5W/m*k,充電發熱3kw,放電發熱1kw、水溫范圍在15~30℃時,匹配不準確的34cc壓縮機機組在低轉速仍出現由于冷板傳熱能力弱而反復啟停情況。同樣減小壓縮機排量,為電池包匹配正確的冷卻機組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2.3.4 2C+1C快充計算分析

圖14 2C+1C冷卻系統與數據圖

圖15 2C+1C快充24cc、34cc冷卻系統對比圖

如圖14、15所示,2C+1C快充采用“小機組+大Chiller”與“大機組+小Chiller”的對比方式進行數據分析。在同一電芯工況下,由于兩種系統的結果相差不大,則可以為相關廠商提供兩套不同的電池冷卻系統設計思路。但據實際調查得知,在計算費用時,機組中的大型號壓縮機要比大Chiller造價高,所以從節約成本的角度分析,選擇“小機組+大Chiller”方案更優。

2.3.5 6C+2C快充計算分析

圖16 6C+2C冷卻系統與數據圖

圖17 6C+2C快充34cc、50cc冷卻系統對比圖

如圖16、17所示,6C+2C快充采用34cc機組+預冷+較高轉速與50cc機組+最高轉速兩種情況進行對比,得出:1.過快充前預冷能有效降低高倍率快充時溫升過快導致電池不受控的風險;2.采用預冷的方式解決了高倍率快充制冷機組成本高的短板。

 

03
 
 
 
 

下一步工作計劃

 
 
 
 
 

1. 電池包采用多節點網絡法分層方式,探究最后冷板進口第一列電芯最外層溫度與冷板出口第一列電芯最外層溫度溫差比較。

2. 計算分析不同倍率快充情況下,制冷系統的能耗問題。
3. 在低溫環境下進行快充前預加熱,并探究電芯溫差等對快充的影響。
(1)

首頁 聯盟介紹成員單位技術委員會重點工作最新動態共享數據庫聯系我們橫幅廣告位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

亚洲伊人久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