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底盤系統正逐步從傳統底盤、電動底盤過渡到智能底盤的新發展階段。底盤線控化、智能化已成為汽車全面電動化以及保障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量產落地的關鍵。同時,智能底盤的創新發展也帶動了驅動、制動、轉向、懸架等關鍵部件的重構創新,對深入推動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在智能底盤技術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迎來了實現智能底盤關鍵技術突破和趕超引領的歷史機遇。
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能底盤分會及電動汽車聯盟智能底盤工作組2024年第三次工作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由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趙立金作開場講話,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德兵致歡迎辭,分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張俊智教授做工作報告。會議圍繞智能底盤與自駕融合、驅制動一體化與智能行駛單元等智能底盤發展新趨勢、新技術進行了充分研討交流。分會委員及列席嘉賓共90余人參加會議。分會秘書長何承坤主持會議。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趙立金
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陳德兵
張俊智教授在報告中回顧了2024年工作組圍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3.0、智能底盤技術體系與指標體系重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團體標準與EMB標準、智能底盤大會及技術交流等開展的主要工作,并著重分享了面向2030年的智能底盤技術體系與指標體系重構工作進展。2025年工作組及分會將圍繞智能底盤牽引性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與應用,推動智能底盤與智能駕駛的融合發展。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能底盤分會主任委員
張俊智
清華大學助理研究員、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能底盤分會秘書長
何承坤
在智能底盤技術路線圖和平臺定義基礎上,智能底盤技術體系與指標體系重構工作以增量牽引性技術為核心,重構面向2030年智能電動底盤技術體系,包括復合線控制動、多模式轉向兩大關鍵零部件,多域深度集成的智能底盤設計,跨域協同的智能底盤全過程控制以及面向綜合安全開發的智能底盤測試裝備。設置乘用車智能底盤組、商用車智能底盤組、復合線控制動組、多模式轉向組和標準規范組,圍繞指標體系、設計技術、控制技術、開發測試、先行先試等方面開展工作。
在專題分享環節,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性能開發部經理馮文潔、理想汽車底盤平臺總經理趙亮、清華大學車輛學院助理研究員馬瑞海圍繞智能底盤與自動駕駛融作報告。馮文杰分享了分布式電驅動底盤系統設計,以及應對智能化發展的底盤運動控制融合思路。趙亮在報告中分享了未來智能底盤AI+云化的端到端發展趨勢,從云端數據融合與模型訓練、車端數據采集與感知融合、數據驅動的車輛控制等三方面建立智能底盤控制系統的構想。馬瑞海從高性能底盤、跨域融合感知、動態安全規劃、極限安全控制等方面介紹了底盤極限工況智能運動控制體系。隨后與會專家圍繞智能底盤與智駕融合、驅制動一體化與智能行駛單元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性能開發部經理 馮文潔
理想汽車底盤平臺總經理 趙亮
清華大學車輛學院助理研究員 馬瑞海
趙立金副秘書長作總結發言,指出未來幾年是智能底盤發展的關鍵期,要不斷提升認識,抓住發展機遇,主動擁抱新技術,加快底盤創新發展。工作組要進一步發揮引領作用,推動智能底盤與智能駕駛的融合,支持未來持續保持發展優勢。面對國外顛覆性技術沖擊,要增強創新的使命感,發揮產學研協同效應,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