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2024電動汽車智能底盤大會“智能底盤關鍵技術發展與融合”專題論壇在重慶隆重召開,會議邀請整車企業、智能底盤關鍵零部件企業、電驅動企業、汽車互聯網平臺等企業高層針對“軟件定義”汽車變革下,電液線控制動、電子機械線控制動、全解耦線控轉向、四輪轉向、電控懸架等智能底盤關鍵執行機構發展,以及智能底盤集成設計、多域功能融合新趨勢、用戶體驗價值為主題進行深入探討。會議由一汽研發總院資深首席侯杰和東風汽車公司整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東風汽車公司研發總院乘用車平臺中心總監葉曉明共同主持。
主持人 侯杰
主持人 葉曉明
嘉賓演講環節由深藍汽車整車開發副總經理周奕、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轉向事業部總經理鄧念、上海千顧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鄧海燕、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潘盼、理想汽車電子制動高級總監陳琰、天津垠石精工技術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趙洵、北京華智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東升、辰致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郝鋅、浙江孔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系統集成總監仇韜、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亞太股份智能汽車控制系統研究院院長宋明、愛德克斯(常州)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開發2部科長趙鳴、道陟(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志勇、汽車之家互動運營部負責人劉鵬等企業嘉賓發表專題演講。
深藍汽車整車開發副總經理 周奕
周奕以《基于用戶需求的新能源智能底盤思考》為主題闡述了深藍汽車通過機械層智能線控底盤平臺、中央運算與區域集成化電氣架構拓撲、云端數據和AI大模型賦能實現軟件定義底盤域融合發展,打通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域和動力域融合,為用戶打造極致交互、極致操控、極致舒適、極致安全駕乘性能的品牌目標。在智能底盤演化路徑上,深藍汽車在X軸上量產EHB+車輛動態控制2.0向EMB邁進;Y軸從主動后輪轉向魅力功能向線控轉向、角模塊儲備;Z向覆蓋CDC減振器、MRD、單腔空簧等半主動懸架逐步向全主動懸架持續迭代演進。
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轉向事業部總經理 鄧念
鄧念分析了機械解耦線控轉向是支持L4及以上自動駕駛“機駕”為主導實現的必要性,深度解析了同馭科技在線控轉向系統冗余架構方案和手感模擬技術的解決方案。在手感模擬技術方方面,通過采用基于狀態反饋的力矩跟蹤控制、轉向負載估算技術、車輛動力學補償技術等完成手感力閉環控制,結合路面信息頻率信息提取的強度分析,制定柔和、標準、清晰等可被定義路感反饋模式,此外系統還具備手感輕重、靈敏度設置等多項功能,滿足面向未來智能座艙支持軟件定義底盤的多樣化人機交互方案。
上海千顧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鄧海燕
鄧海燕介紹了線控制動技術發展脈絡和市場競爭格局,提出了線控制動是實現縱向、橫向、垂向控制的關鍵系統,技術復雜度高,但技術延展性和可擴展性好。其中,他認為ESC技術能力和產業化經驗是Onebox電液線控制動產品產業化的關鍵,而Onebox是EMB產品研發的關鍵。基于上述產業技術邏輯,千顧科技在智能制動系統基于ESC規模化量產經驗、完成EHB-Onebox量產開發、VMC運動控制軟件開發迭代以及EMB產品的全面布局,將成熟的ESC供貨經驗、核心執行器和傳感器注入到線控制動新產品的硬件產品設計中。
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 潘盼
潘盼首先分析了高階自動駕駛對線控底盤冗余安全的需求,以及拿森科技針對線控底盤冗余安全的多種解決方案,包含two-box(NBooster+ESC)方案的冗余控制、one-box(NBC+RBC)方案的冗余控制,基于EMB+EHB(NBC)的冗余控制過度方案以及基于EMB的冗余控制方案,實現行車制動冗余、車身穩定控制冗余、駐車制動冗余等。在底盤域控方面,拿森致力于提供標準化的域控接口,實現像打印機一樣的標準化供貨,滿足不同主機廠的需求,通過與主機廠深度協作開發,更好的服務于高階自動駕駛,全面提升整車綜合性能。
理想汽車電子制動高級總監 陳琰
陳琰以《智能底盤賦能用戶駕乘體驗》為題,從智能底盤給用戶價值的角度分享理想汽車在智能底盤技術的思考與實踐。根據理想汽車對用戶需求的精準分析,動態體驗是用戶購車決策重要因素,為此理想汽車為家庭用戶重點打造了“有大腦”“可成長”的魔毯空氣懸架強舒適性體驗特征技術。在智能駕駛與智能底盤的融合發展方面,理想汽車通過全自研XCU中央域控制器,結合多模態融合感知,應用VLM大模型底盤控制模型訓練、車云協同實現數據驅動,構建可持續成長的智能底盤控制系統。未來針對用戶價值,理想汽車在智能底盤領域注重娛樂交互等顛覆性座艙新體驗、功能介入無感、智駕老司機的舒適便捷以及底盤原本的安全穩定和高效節能屬性。
天津垠石精工技術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趙洵
趙洵重點分享應對新能源汽車能效優化,垠石精工提出的節能型制動系統解決方案。針對制動系統熱能耗散,垠石精工制定兩條優化路徑:一是減少系統摩擦損耗,二是提升回收制動能量。垠石精工開發了低拖滯盤式制動器和MOD直驅鼓式EPB減少摩擦損耗,同時自研的HIB液壓集成制動系統,具有高儲能釋放功率,快速高效釋放機械能,提供連續制動力。此外,垠石精工還優化了電磁閥,提高過流能力,增強能量回收效果。垠石精工的方案在3.2噸純電動貨車實車測試中,續航里程相比原車提升了60%,展示了節能型制動系統在提升能效方面的潛力。
北京華智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東升
孫東升以題為《智能底盤新型制動系統關鍵技術》為主題,從制動系統發展趨勢及技術路線入手,闡述了智能電動底盤背景下,雙電復合線控制動系統的創新發展形態。為應對輪轂電機與EMB系統物理電氣集成設計挑戰、功能安全設計挑戰、多項控制技術挑戰,團隊探索了外轉子輪轂電機結合EMB的集成方案、應用高階線性控制器和多項容錯控制策略實現高精度動態EMB控制技術、應用高荷電狀態回饋電流自抗擾預估控制技術優化摩擦制動與再生制動控制、驅制動切換狀態轉矩控制技術等方案,充分挖掘電機在底盤上的潛力,提升整體性能和效率,并指出需要開發新的測試方法和裝備來適應新型復合制動系統。
辰致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郝鋅
整車機動性是高速主動安全性的重要途徑之一。郝鋅詳細介紹了具備量產實施性的前輪動力轉向SBW+后輪動力轉向RWS的四輪線控轉向構型方案,分別從全冗余系統架構、PPK和傳感器硬件選型、軟件架構、前輪線控轉向的路感模擬和可變傳動比控制、后輪線控轉向的低速反向偏轉和高速穩定性算法設計等多個維度介紹四輪線控轉向的設計思路,總結了轉向產品的發展趨勢并對未來產品規劃進行展望。
浙江孔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系統集成總監 仇韜
仇韜介紹了孔輝科技在從功能定義、性能仿真設計、系統部件開發、臺架測試到系統集成與實車調校的電控懸架系統全流程開發體系??纵x科技已經量產包含單腔、雙腔空簧、開式閥泵,ECAS+VDSA控制器等電控懸架系列產品,積累了豐富的電控懸架系統量產開發經驗,形成健全可靠的供應鏈體系。同時,面向下一代產品,孔輝科技正在開展編制囊皮工藝三腔空簧、集成式閉式閥泵、雙閥VDSA減振器、主動橫向穩定桿主動懸架、底盤綜合控制以及基于深度學習的主動懸架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構建差異化全系列產品矩陣。
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亞太股份智能汽車控制系統研究院院長 宋明
宋明以《一體化控制的智能行駛單元》為主題重點分析了智能行駛單元應用場景、演進趨勢以及亞太在此項技術上的工程實踐。亞太采用基于輪轂電機技術、EMB技術,主銷轉向,空氣懸架和CDC電控懸架的角模塊產品,以適應90度轉向設計,從而可能革命性地改變底盤設計,可以實現插拔使用,創新智能底盤EE架構和電源拓撲,使底盤實現全自由度機械電氣解耦,具備系統內、系統外失效冗余方案。基于一體化智能行駛單元,可以賦能智能底盤實現整車空間自由,控制靈活,最大能力實現失效冗余,支撐軟件定義汽車。
愛德克斯(常州)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開發2部科長 趙鳴
趙鳴先生重點分享了愛德克斯小型、輕量、高性能的電控制動系統ECB,可應用于電動車輛和自動駕駛車輛。ECB電液線控制動系統通過線性閥壓差控制技術實現雙通道壓力按需分配,提高再生制動能效,保持車輛穩定性以及系統輕量化的解決方案。在冗余備份的設計思路方面,ECB由具有獨立加壓功能的兩個單元構成,單元之間進行相互監控,發生故障時兩個單元中的至少一個還可以執行制動功能,能夠對應L3以上的自動駕駛。
道陟科技總經理 湯志勇
湯志勇分享了EMB全球專利格局、產業發展態勢,闡述EMB作為下一代線控制動產品的技術優越性。道陟科技在產品布局迭代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由難至簡、關鍵零部件可沿用、系統架構可沿用、迭代拓展,從重型牽引車產品入手,已經完成商用車各級別產品序列開發。最后,湯志勇認為EMB產業化進程主要取決于EMB 與 EHB方案相比較,性能的提升空間、產品的性價比;EMB關鍵零部件供應鏈的穩定性、成熟度以及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進程等。
汽車之家互動運營部負責人 劉鵬
劉鵬基于汽車之家海量用戶內容形成底盤性能體驗洞察數據,分別從能源類型等多角度解讀用戶評價正負向數據,提出底盤性能對用戶而言至關重要,會直接影響購車判斷和用車體驗。其中,新能源汽車的舒適性、底盤主動安全與智能駕駛體驗優于燃油車,且中高價位車型在動力性、舒適性等體驗更好;新能源車在制動踏板感、轉向穩定性、轉彎半徑體驗感、ADAS系統可靠性方面是痛點,有待重點提升。
會議現場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